🌕 一輪明月千里共,一聲祝福遙相送。
天各一方遙相念,中秋佳節共嬋娟。
今日是中秋節,祝福大家~闔家平安樂團圓,中秋快樂!
KT醫師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,跟大家分享~原來中秋節是屬於女性的日子!
農曆8月15日中秋節,是3大傳統節日之一。這一天的主要活動有祭拜土地公和賞月,這兩項習俗源自古代的秋社祭和跳月。
8月中秋正值農業收成前後,秋社祭就是答謝土地神保佑一年豐收的祭祀,台灣漢人稱作土地公生,其文化意義與原住民的豐年祭相近。而且,秋社祭和2月2日春社祭(頭牙)剛好構成「春祈秋報」,這是農業社會人們感念土地神最神聖的兩個節日。現代人8月15日這天,還會祭祀土地公,農民在田間插上「土地公拐杖」─就是在竹杖上夾土地公金,插在田間,答謝神明保佑土地平安、整年豐收;農村也有聚集在晚上演戲酬神的習俗,俗稱「謝平安」。
至於跳月,就是月神信仰的拜月儀式,人們相信月亮/月神是主掌生育、生命和水的女神,太陰娘娘即為月神的演變。先民每逢15月圓就跳舞悅神,是為跳月。後來,跳月轉化成供月或拜月,女性們會以圓形果餅於露庭中祭拜月亮,並在月下團聚唱歌。
台灣中秋節有「偷菜」的習俗,即為中秋婦女拜月求子的遺緒,此習俗和元宵夜婦女求子、求姻緣的意義相通。
偷菜又稱摸秋、偷秋,這是中秋夜晚專屬未婚女孩的活動,俗諺有云:「偷得蔥,嫁好尪;偷得菜,嫁好婿。」趁著皎潔月光,未婚女孩會去偷摘人家的蔬菜,以摘得之蔬菜多寡好壞來推測她們的姻緣,如果能偷得蔥或青菜,就表示她們快找到如意郎君了。古諺說:「男不拜月、女不祭灶」,就點出傳統中秋節是婦女的專屬節日。
出處: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focus/blog/3000170